新中国正式成立70周年,中国的大自然保护地体系从零开始逐步完善,也某种程度走到了70周年。在生态系统与最重要自然资源维护方面,构成了由国家公园(试点)、自然保护区、大自然公园(还包括风景名胜区、森林公园、地质公园、大自然文化遗产、湿地公园、沙漠公园、水产种质资源保护区、海洋公园、海洋尤其保护区、大自然维护小区等)构成的中国大自然保护地体系。中国大自然保护地的建设发展经历了70年的光辉历程,获得了骄人的成绩,目前我国已创建了多达十类的大自然保护地。截至2018年,各类大自然保护地总数1.18万处,其中国家级3766一处。各类陆域大自然保护地总面积大约占到陆地国土面积的18%以上,已多达世界平均水平。其中,占到最重要地位的自然保护区数量约2729个,总面积147万平方公里,占到陆地国土面积的14.8%,占到所有大自然保护地总面积的80%以上;风景名胜区和森林公园大约占到3.8%;其他类型的大自然保护地面积所占到比例则比较较小。短短70年,中国大自然维护事业从零开始发展到现在那么大规模,在世界各国中是没先例的,举世瞩目的成就有目共睹。当然,中国大自然维护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也不是一帆风顺的,总结70年中国大自然维护事业的发展历程,总结经验和教训,对于我们当前建设“以国家公园为主体的大自然保护地体系”是大有裨益的。千回百转的南瓮河自然保护区长白山雪眺望美中国大自然维护70年的发展历程中国大自然维护事业的发展大体分四个阶段:第一阶段-跟上阶段(1949-1978):新中国刚正式成立百废待兴,1950年 6月30日中央政府就公布《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》,其第18条规定大森林收归国有,由人民政府管理经营。同年还施行了《关于禁令采伐铁路沿线树木的通令》、《各级部队不得自行砍伐森林的通令》。这种实施在了明确地块(森林、铁路沿线)上的大自然维护,只不过就是大自然保护地的雏形,就是新中国大自然维护的第一缕曙光。到了1956年6月30日,由秉志、钱崇澍、杨惟义、秦仁昌、陈焕镛等5位知名科学家在第一届全国人大三次会议上明确提出的关于“请求政府在全国各省(区)划界天然林严禁伐区留存大自然植被以供科学研究的必须”的议案取得通过,由国务院递林业部会同中国科学院、森林工业部研究办理。同年10月,林业部联合制订了《关于天然森林严禁伐区(自然保护区)划界草案》,明确指出:“有适当根据森林、草原产于的地带性,在各地天然林和草原内划界严禁伐区(自然保护区),以留存各地带上大自然动植物的原生状态”,并具体了自然保护区的划界对象、办法和重点地区。
中国自然保护地70年回顾与展望-亚博集团平台
特别声明:文章内容仅供参考,不造成任何投资建议。投资者据此操作,风险自担。